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

来源:人气:569更新:2024-05-25 03:30:02

咱们今天来聊聊《我的阿勒泰》。剧集已经完结有段时间了。本想着热度会消失,但谁知讨论度不降反增。不仅豆瓣评分涨到了8.8,拿下今年目前华语剧集最高分还为新疆旅游热再加了把火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-电影解析

但与此同时,争议也在发酵比如「将原作中的姥姥改成奶奶」「主角母女恋爱脑」「爱情部分占比太大」......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-电影解析

加上之前鱼叔写稿时无意间提了一嘴我不太喜欢这部剧,也意外收到很多人催更。有人赞同,有人不解。确实,逆着风向「吐槽一部高口碑剧,属于吃力不讨好。有一种「人民群众喜欢我算老几」的不自量力感。但思来想去,加之以上种种延伸讨论让鱼叔意识到:这部剧清一色的好评之外,其实已隐隐有些不满之声。越是口碑剧、热剧,越是值得挖掘更多不同解读视角忽视掩盖置之不理,不是我的初衷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-电影解析

所以,虽然可能有点晚。但咱们今天还是好好聊聊——《我的阿勒泰》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5-电影解析

看得出来,目前剧集的主要争议出在改编上。有人列举了剧版与原著的差异,不认可这样的改动。而原著作者李娟至今避谈剧版,也被解读为一种表态。不过,鱼叔觉得网友过度解读了。李娟之所以选择避谈,一方面和她没有参与任何改编工作有关。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下澄清过这一点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6-电影解析

剧版署名责任编辑的那位李娟,只是碰巧重名。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7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8-电影解析

来源:CCTV电视剧官方公众号

其次,李娟明确表示自己很讨厌《我的阿勒泰》这本书她回头再看当年的写作,觉得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算计。

她厌恶这种不真诚的、讨巧的写法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9-电影解析

一个作家不去谈自己不喜欢的作品改编的、且基本与她无关的电视剧,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,不必借题发挥。

况且,影视剧既然已完成改编并播出,就可以视为一部独立的作品。

因此今天我不想纠结于改编话题。只想回到剧集本身,聊一聊它的质量。一言以蔽之,分数虚高。平心而论,这部剧所有的好评鱼叔都同意。观剧感受相当舒适。新疆的壮美风光,让人心驰神往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0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1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2-电影解析

还有女性创作视角。

不管是颇受好评毫无不适凝视感的「澡堂」桥段,还是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动,都能感受到平和温暖。

单看她们的日常相处,都有美好盈心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3-电影解析

鱼叔印象最深的,还有张凤侠(马伊琍 饰)洗完头发坐看远方的画面。镜头里有种难掩的对女性气质的赞扬。那种照拂到发丝的温柔,彰显着女性创作的温度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4-电影解析

也得益于这种视角,便有了一份青涩纯真的恋爱。野性的干净少年和灵气的汉族少女。现实中还在讨论「恋爱转账能不能要回」的问题时,二人在天地间抛却俗事地恋爱。也因为太干净了,所以最后少年不得已在「爱马和爱人」之间的抉择才让观众久久意难平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5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6-电影解析

美景、美食、美少年,美丽天真的岁月。剧集本身也犹如一场美梦,创造出了一个供观众短暂埋头的赛博天堂。看完似乎「班味儿」消散大半,恨不能立刻启程去阿勒泰谈恋爱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7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8-电影解析

但我之所以说不太喜欢这部剧,也是因为这份营造出的梦幻感。它几乎摒弃了所有现实重量,所以显得虚假悬浮。让整部剧比起一部影视作品,更像高配文旅宣传片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来说吧。清澈的初恋,不染尘埃的告白,十分女性向浪漫爱幻想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19-电影解析

尤其出演男主角巴太(于适 饰)的演员,还是去年爆火的当红小生。这种幻想再度经过加持,成为一种童话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0-电影解析

幻想之下,角色行为设计感明显。所以故事走向逐渐变成旅游版青春疼痛文学。刻意为之的硬虐,只是为了迎合「去爱,去生活,去受伤」主题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1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2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3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4-电影解析

还有,悬浮的原野生活带来的治愈感,细究背后支撑点孱弱。作弊级的美景就不说了,谁拍都治愈。最关键是,没有真实生活支撑。不是生活细节不真实,而是看待原野生活的视角轻浮。剧中异族风情、人文民俗、搭配时不时出现的金句,都像是经过了城市游客想象的美化。尤其是前几集,旅游慢综艺既视感明显。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5-电影解析总觉得屏幕上下一秒就会出现一行特效手写字。下滑线加粗提醒观众来到了《向往的生活》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6-电影解析

对阿勒泰生活的想象产生的治愈力,逻辑其实十分类似早年间「辞职开间咖啡馆、放下一切去旅行」类的文艺畅想,恍惚不远处就可能有一座大冰小屋。实则却是对远方真实生活的变相逃避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7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8-电影解析

但怎么说呢,逃避可耻却有用。

所以正当鱼叔想着,就这么搭乘主角的返乡视角,一路慢综游到底也不错。

但剧集似乎又像是突然想起剧情片叙事任务,在后几集激化冲突。

来个骗子既骗感情又骗钱,来个奸商既挖虫草又挖地。

阿勒泰秒变陆川镜头下的《可可西里》,风景片成了公益宣传剧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29-电影解析

剧情走向的突兀感一致的,是女主角李文秀(周依然 饰)的成长。

她从开头笨拙的外来者,终于长成了莽撞的城市人。

坏人扎堆时她上前理论,最终导致悲剧发生。

小清新大半天,最后给了一闷棍,还是不讲道理的一棍,这跟谁说理去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0-电影解析

其余角色的转变,也都或多或少有欠缺铺垫的问题。

只是被美景、恋爱、温情稀释,变得可以原谅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1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2-电影解析

诚然,剧中也有塑造得十分成功的角色,比如托肯阿丽玛 饰

一个丈夫到死都没能帮忙带回来的搓衣板,便说尽了她的婚姻困境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3-电影解析

但托肯一角的魅力,除了来自本土化演员自带的视觉真实感,也来源于她与剧集相反的气质。

说白了,所有的呓语、幻想、伤痛,在她的生活里都突然显得太轻。

名声、家庭、婚姻,个个让她举步维艰。

只是去参加一场舞会的功夫,孩子就又因公公的照顾不周受伤,仿佛片刻轻松都要受到惩罚。

所以她真实、直接、没时间绕弯子,反而有种生猛气息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4-电影解析

她是这部剧里最落地、最「不文艺的一个人。

但鱼叔觉得托肯反而是最有力,也最能带来治愈感的角色。

她的重量平衡了文艺感的轻飘,穿越生活的生命力又负有真正的原野魅力,拉住剧集不彻底走向轻飘幻想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5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6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7-电影解析

其实鱼叔写这篇之前,有过很多纠结。

毕竟,在乏善可陈的内娱,能出一部大众欣赏的、女性视角的剧已是难得。

此外,许多观众追剧只是图一份治愈感

而治愈感的判定更多基于主观体验,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。

正如每次鱼叔推荐现实主义作品,都会收到一些相似的评论。

大意说的是「生活已经够苦了,没必要看个片子还要找堵」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8-电影解析

所以,鱼叔的「不喜欢」主要围绕剧情片标准,人物与剧情呈现上的悬浮感。

而非否定治愈系剧集存在的价值。

但话又说回来,就算放在治愈这个类型下,也有不少更好的作品值得去对比和借鉴。

比方说,李娟的散文。

当我们把《我的阿勒泰》原作和剧集视为两个作品看待时,更可以看到二者内核上的差距。

李娟接受采访时说,真正的北疆生活清苦孤寂。

但她似乎不觉得苦,甚至反倒写得出有趣的日常。

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在最需要爱的时候被深深爱过,所以反倒养成冷静的性格,静静观瞧着周遭。

文中仅有的相关爱恋描写都自始至终是一个人的梦呓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39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0-电影解析

苍茫天地间一个人,是有被吞没的孤独感的。

所有的乐趣似乎只是拿来确立生活的道具,这不亚于一种自救,才有了别样的治愈力。

就像《我的阿勒泰》书中有段话,看得鱼叔有些怅然。

「春天的风,浩荡,有力,从东方来,长长地呼啸。与它有着同样力量的是这眼下的大地。大地一日日冰雪消融,一层层泛绿。我每天去河边走一圈,每当进入大地和东风的力量之中,便说不出的难过。大约只是为着自己的无力,无力再多明白一些什么。」

但这一切,与剧集气质完全相反。

出于剧情化改编,剧中人与人关系紧密,情感浓度极高。

反倒为了打造远方的美好幻想,丢掉了真实与空旷。

剧版原创的感情戏,包括巴太这一原创人物所代表的极致浪漫化的初恋幻想,被不少观众视为重中之重。甚至投射到了作家本人身上。把讨论引导向偶像剧的方向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1-电影解析

鱼叔看到一句评价,感觉贴切:

「像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放进了两只开屏的孔雀」

热闹了,但违和。

漂亮了,但窄化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2-电影解析

另一方面的对比,也来自其他优质影视剧对远方生活的真实刻画。

说白了,就是见过真的,也就知道了假的什么样。

比如万玛才旦镜头下的藏地,没有外来者视角下对美景的执着探寻。

对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讲述得也更踏实冷峻,反倒有种凌冽的诗意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3-电影解析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4-电影解析

即便是外来视角之下,也有《蒙古草原,天气晴》那样的粗砺之作。

却一样可容纳城市与原野、日常与无常的交错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5-电影解析

被深层次地治愈过,隔靴搔痒就会显得乏善可陈。

像《我的阿勒泰》让不少人联想到《小森林》《万物生灵》之类的治愈剧。

甚至《小森林》主角市子的母亲也一样有点「侠气」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6-电影解析

但根本区别不仅在于国产剧的叙事任务让后续剧情突变。

也在于后者之所以做到治愈类型天花板,其实是瞄准焦虑点对撞,实现反悬浮的。

比如《小森林》精确到每一餐的方子,主题围绕一个四季轮转都无法消弭的入世讨论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7-电影解析

看似逃遁,但两种具体的生活勾连。

看似惬意,却有浓浓化不开的孤独与思念。

完全不避讳狭隘的,甚至丑陋的一面心态,反倒让观看者省却被教化,找到栖息地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8-电影解析

所以看到最后观众便能感受到,生活本身已经足够治愈。

意识到困顿有时只是因为受制于一种视角,短暂丧失了勇气。

你只需要给自己时间,将眼睛从虚无的价值观挪回具体的生活,之后总能再次积蓄回来。

连绵阴雨会过去,一餐一饭才是真谛。

散文到底无法被真的拍出,因为美意形式不是最终目的。

诗意其实不在诗篇里,而在生活况味中。

内娱又一次造神,但我不想跟风吹捧配图49-电影解析

全文完。如果觉得不错,就随手点个「赞」和「在看」吧。助理编辑:白素

本文属于乌鸦电影原创,禁止抄袭!

m.beiwoyun.com 版权所有 联系telegram:https://t.me/laoheimao123

Copyrighvisible-xst © 2020-2022

RSS订阅 - 百度蜘蛛 - 谷歌地图 - 神马爬虫 - 搜狗蜘蛛 - 奇虎地图 - 必应爬虫